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让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8:05:00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打飞的”上下班成为不少人的梦想。在荆门漳河新区,有一家生产“空中巴士”的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双发8座越野型飞机,填补了我国双发8座固定翼飞机空白,可广泛用于空中旅游、应急救援、长短途运输等通航运营业务,已累计收获订单122架,其中10架远销尼日利亚。

2024年被称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也纷纷抢滩布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速超25%,预计2025年将达8500亿元,2026年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这一代表新质生产力佼佼者的朝阳产业,正以其高成长性和强辐射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全建立,低空空域开发不足;通信基站、飞行服务场站、通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低空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的研发能力不足;消费者对低空经济服务的接受程度有限。我们要统筹解决好安全、效率、成本等问题,加快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速高质量建设运营低空基础设施,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将空域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空域管理领域改革将为低空经济“智飞”打开更大空间。目前,各地的空中区域管理标准尚不统一。要成立更高级别的协商议事机构,协同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尽快完成《空域管理办法》立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法工作,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创新低空飞行协调管理机制,在低空空域评估、空域精细化规划设计、低风险区域授权、有人/无人驾驶航空融合运行等方面加力施策,加快建设完善城市低空空管体系,支持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筑牢低空基础设施“底座”,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基本保障。要统筹建设好低空经济“四张网”,包括配套物理设施的“设施网”、低空感知及通信的“空联网”、数字空域及操作系统的“航路网”、数字化管服系统的“服务网”。通过打造“全空域、全开放、全流程、全因素、全数字、全兼容”的低空智能融合系统,实现“四张网”、飞行器、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支撑多航线多场景、高频次高密度低空飞行。正在建设中的湖北省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将于6月底具备服务能力,年底前全面建成。该平台可采集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信息,被视为湖北的“低空大脑”,可为全省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与支持。

不止于城市空中交通,个性化旅游、多样化物流等需求的增加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低空+旅游”,为游客提供独特视角和体验;“低空+物流”,让城市物流降本、增效、提质。在应急救援、环境监测、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低空经济也逐渐崭露头角。新疆的“低空+百货”物流模式、长三角的跨城医疗物资运输航线,以及无人机在农田监测、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均展现了低空经济的广阔潜力。上海浦东正与企业商讨枢纽型垂直起降场项目建设,谋划全面覆盖浦东至苏州、南通、无锡等周边城市的城际空中交通网络。还有许多地方积极探索了无人机送货、无人机播种、特色旅游飞行航线等,让低空经济“飞入寻常百姓家”。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以安全筑牢底线、以技术突破瓶颈、以场景激活需求,让越来越多的“铁蜻蜓”飞翔在城市上空,让低空经济飞得更好更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丁楚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