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云南因地制宜分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1:29:00    

【来源:昆明信息港_云南】

4月3日,云南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举行。会议就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将全省112个县(市)分为4个类别等工作情况,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以及澜沧县、砚山县、景洪市、河口县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解读、介绍。

112个县(市)去年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2.03万亿元

县域经济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三大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保障。3月24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省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配套印发《云南省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就业分类分级指导和赋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按照因地制宜、产业支撑、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强县富民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富民为目的,从5个方面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路径,提出27条工作措施。《方案》结合县(市)主体功能区定位、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比较优势等,将112个县(市)分为农业县、工业县、文旅县和口岸县4个类别。其中,宾川、勐海、澜沧等34个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气候适宜、特色农业优势突出的县,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安宁、楚雄、砚山等38个有资源支撑、工业基础较好、环境承载力强的县(市),以工业为主攻方向;大理、景洪、腾冲等28个山水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特、文旅资源丰富的县(市),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攻方向;瑞丽、勐腊、河口等12个区位优势明显、布局有口岸或重点通道、具有较好的对外交往基础,边境贸易活跃的边境县(市),以口岸经济为主攻方向。

在分类基础上,云南结合各类县(市)产业基础、发展阶段等特点,进一步明确有关县(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就业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措施,并从相关政策资金、项目、试点、人才等方面各有侧重地给予支持。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省112个县(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县(市)有4个,比“十三五”末增加3个;超过200亿元的县(市)有31个,比“十三五”末增加11个。

农业县分两类

优势县引领突破 强基县蓄能赶超

针对县域经济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差异,省农业农村厅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核心指标,将全省34个以农业为主攻方向的县(市)划分为两类——20个农业优势县和14个农业强基县。农业优势县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0亿元及以上,已形成较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具备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基础,其核心任务是进一步做强主导产业,提升科技含量,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农业强基县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低于50亿元,产业潜力尚未完全释放,重点任务为挖掘特色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加速提升农业发展实力。针对两类县的独特性,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精准赋能措施,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形成优势县引领突破、强基县蓄能赶超的发展格局,全面激活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动能。

旅游是云南的“金字招牌”,也是惠民大产业。省委、省政府将培育文旅名县列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四类产业之一,充分彰显了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培育文旅名县的工作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聚焦守红线促开发、补短板强基础、抓融合强创新等5个重点,把文旅名县培育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体验场景。

工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最新出台的《意见》对培育工业大县的措施作了安排。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践行“一线工作法”、做好产业规划布局、集中火力支持产业、上下联动抓好招商。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为各地搭建好平台,通过举办“政银企融资服务对接活动”“云南制造工业产品供需对接活动”等,实实在在帮企业解决问题,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链生态,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廖兴阳)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