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阳信县洋湖乡:发展林下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6:24:00    

鲁网4月10日讯春日的阳信县洋湖乡生机盎然,千羽生态鹅在林间悠闲踱步,工人们俯身药田细心除草,一幅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在山东佰菜翁家庭农场,“地下养金蝉—地表种野菜—树上采柳芽”的立体模式同样成效显著。合作社通过“卖树苗—采柳芽—收芦笋—捉金蝉—售野菜—制保健茶”的多元创收链,打造出”苗木合作社+林下经济+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的全产业链闭环。据了解,单亩林地年产金蝉100公斤、野菜800公斤、柳芽茶50公斤,芦笋500公斤,经冷藏储运和电商销售后,亩均收益可达6000元,其中金蝉创收占比50%,成为增收主力。

“过去林地闲置,现在成了聚宝盆!”合作社负责人算起生态账:金蝉养殖无需饲料投入,野菜与柳茶共享管护资源,冷链物流将保鲜期延长3倍,电商平台则让产品直达全国。这种“空间集约+产业协同”的模式,使管护成本降低30%,土地利用率提升60%。

近年来,洋湖乡以创新驱动生态农业转型,通过“立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构建起林药共生、鹅林互惠、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洋湖乡突破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创新垂直空间分层开发:林药共生实现林冠层种植90余亩耐阴药材射干,“林下种药既节约土地,又提升药材品质。”林业技术员介绍,射干喜阴特性与林间微环境高度契合,药材亩产较常规种植提升15%。

鹅林互惠在地表散养2000羽生态鹅群。鹅群的活动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其天然食性减少60%虫害防控成本;鹅粪转化为有机肥反哺林木,降低20%化肥使用量。据测算,林木遮荫减少高温应激,鹅群存活率提升至95%以上。70-90天出栏即可达3.5-4.5公斤,单只净利润约50元,每亩林地综合收益增加2000-4000元。

以垂直空间复合种养为基础、以生态养殖为纽带、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延伸形成种养循环、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营销的全产业链条,洋湖乡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森林粮库”战略,为乡村生态价值转化开辟新路径,以立体种养的创新之笔,书写着生态富民与乡村振兴的双赢篇章。(通讯员 翟成新 张莹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