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稳定法等,2025年重点立法工作明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5:19:00    

中新经纬4月25日电 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发言人记者会,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审议工作进程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研究室主任黄海华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委员长会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4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

委员长会议建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原子能法草案、仲裁法修订草案;审议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监狱法修订草案的议案,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种子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的议案等。委员长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关于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三次审议稿,黄海华介绍,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黄海华提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审议工作进程。2024年12月、2025年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第十四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方面普遍认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落实为法律规范,与宪法和党章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贯通起来,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十分必要、意义重大。草案经过反复修改后已经较为成熟,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及早审议出台。

黄海华表示,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意见,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三次审议稿进一步充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举措,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优化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环境。

2025年将制定金融法、金融稳定法

有记者问,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进展如何?今年安排了哪些重点立法工作?

黄海华介绍,2025年4月1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2次委员长会议对《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作出了修改调整,将依照立法法的规定于近日向社会公布。

据介绍,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将党中央确定的立法项目按“时间表”“优先序”及时列入,分步落实党中央批准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共安排继续审议的法律案14件、初次审议的法律案23件,还根据有关方面意见列出一些预备审议项目。

继续审议、初次审议的法律案包括:

一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国家发展规划法、金融法、金融稳定法、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招标投标法、农业法、渔业法、民用航空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二是,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修改代表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代表法已经完成修改。

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四是,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五是,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制定社会救助法、托育服务法、检察公益诉讼法,修改传染病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

六是,完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制定国家公园法。

七是,健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和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制定原子能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监狱法、国家赔偿法、网络安全法。

八是,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修改海商法、对外贸易法、仲裁法,并注重在相关法律中完善涉外规定。

涉核领域还需要有一部统领性基础法律

有记者问,我国已经制定了核安全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为什么还要制定原子能法?

黄海华对此表示,近年来,我国原子能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核安全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对核安全、放射性污染防治等作出具体规定,但是涉核领域还需要有一部统领性的基础法律,强化顶层设计,更好统筹原子能事业发展和安全。制定原子能法十分必要。

黄海华提到,制定原子能法首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以法律形式把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大政方针、有关制度和保障措施等确定下来。其次,制定原子能法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核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现有涉核领域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第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核能和核技术应用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制定原子能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涉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最后,制定原子能法还是对外公开展示我负责任核大国形象的需要,有利于向国际社会传递我国坚守国际义务和承诺、推进核事业高质量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中新经纬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