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与上海相伴上百年,恼人的一个多月怎么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0:36:00    

连日的温暖“唤醒”了一位与上海相伴上百年的老朋友,忙着“传宗接代”的它一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形象,带来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毛雪”。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4月7日)从上海绿化部门获悉,上海已进入一年一度的“飘絮季”,悬铃木果毛飘散的情况将持续至5月上旬。

哪里来?

记者今天在茂名南路上看到,空气中有明显的毛絮在飘舞,仿佛下起了黄褐色的雪。这些毛絮来自道路两侧的悬铃木,还有不少堆积在树根附近,环卫师傅刚清扫不久,马路牙子上又积起一层。

茂名南路已经下起了“毛雪”。 陈玺撼摄

上海春天飘舞的植物毛絮主要来自悬铃木、杨树、柳树。

其中,柳树、杨树的毛絮是它们的种子,悬铃木的毛絮主要是它的果毛。悬铃木果毛脱落的同时,悬铃木新生的雄花序也会散落一定量的花粉。这些都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现象。

相比在马路上大规模种植的悬铃木,柳树和杨树主要种在公园绿地里,所以悬铃木果毛是上海道路飘絮的主要来源。

小型悬铃木由于“未成年”,基本不产生果实果毛,处于生殖生长阶段的中型悬铃木(胸径15厘米至25厘米)或大型悬铃木(胸径25厘米以上)则需要通过果球来“传宗接代”。

每年四五月,随着气温上升,悬铃木新叶生长,往年成熟的果实开裂、脱落,团状果毛就会在风力作用下飘落。

茂名南路上的悬铃木。 陈玺撼摄

茂名南路上的悬铃木,枝头可见大量果球,毛絮自然不会少。 陈玺撼摄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行道树科副科长梁晶介绍,上海的“飘絮季”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近年来,只有2020年比较特殊,由于高温、干燥等因素,当年“飘絮季”提早了10天左右,3月下旬部分道路就有飘絮。

专家指出,果毛本身没有毒害,但对于一些体质敏感人群,可能带来呼吸系统不适等困扰,建议“飘絮季”穿长袖、戴口罩、戴防护眼镜,基本可以避免果毛带来的影响。

如果不慎让果毛进入眼睛、接触皮肤,致使发痒,切记不慌、不揉、不挠,立即用干净凉水冲洗或湿纸巾轻轻擦拭,也可用湿毛巾冷敷。如果出现严重过敏情况应及时就诊。

茂名南路,马路牙子已有明显的毛絮。 陈玺撼摄

茂名南路,马路牙子已有明显的毛絮。 陈玺撼摄

换不换?

既然这么麻烦,为何不把悬铃木移掉、换掉?这个问题,每年“飘絮季”都引发热议。

从结果来看,城市管理者投了“反对票”,这并非忽视部分市民的诉求,而是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反复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首先,不得不算一笔经济账。

根据绿化管理部门的调查,上海外环线以内区域20多万株行道树中,悬铃木占比高达四成,是上海栽植数量最多的行道树种。目前全市到底有多少株悬铃木,尚无精确的数据,但保守估计,数量不会少于10万株。

如果要将这些悬铃木换个遍,光移树和购买新树的成本就是天文数字,这还没包括换来的新树适应不了环境得了病虫害甚至死亡而产生的成本,也没考虑到换树过程对周边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造成的公共利益损失。

公园内悬铃木的“伤疤”成了彩绘“小动物”向外观察的窗口。 陈玺撼摄

普陀区桐柏路(枣阳路至梅岭南路),秋季的落叶地毯十分迷人。 陈玺撼摄

其实,存在即合理,我们现在操的心,100多年前就有人操心过了。

在上海广泛栽种的悬铃木是二球悬铃木,由于最早从法国引入并栽培,俗称“法国梧桐”。

资料显示,十九世纪后期,上海就开始“考验”二球悬铃木。1887年和189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先后两次从法国购买二球悬铃木苗和桉树苗试种。

结果,二球悬铃木更抗高温、干旱和霉菌炭疽,兼之生长速度快、树形好看、冠大荫浓,各方面成绩远好过桉树。于是,上海果断放弃桉树,继续从法国成批购买二球悬铃木,到19世纪末,上海的二球悬铃木已经可以自给自足。

要相信前人的智慧,如果“行道树之王”徒有虚名,能力不足,加之有持续一个多月令人烦恼的“飘絮季”,悬铃木就不会在那么多城市开荒树中被相中并持续发展至如今这样大的规模,早就被淘汰了。

综合而言,悬铃木对上海的功远远大于过,很难找到替代者。

从适应力看,悬铃木抗逆性强,能够适应城市贫瘠的土壤等不良环境,较快形成规模,尽快并长久地发挥生态效应。从日常养护看,它比较耐修剪,不娇贵。从功能看,悬铃木叶片宽阔,表面有毛,滞留空气中颗粒物的效果好于许多树种,能够高效净化空气。夏季,其树冠硕大,遮阳降温效果好,冬季落叶,透光效果佳。

算完经济账和生态账,还要算情感账。对许多市民而言,陪伴上海走过了100多个春秋的“法国梧桐”是海派文化的一种关键元素,承载了太多情感记忆。近年来,以悬铃木等色叶树种撑起的街区秋色和落叶景观,已经成为体现上海城市形象的一桩美谈。

看在老朋友有那么多优点的面子上,就包容它这一个多月的“不完美”吧。

黄浦区思南路(复兴中路至建国中路),沪上知名的悬铃木景观道。 陈玺撼摄

有新招

包容不等于纵容,虽然换树不切实际,但上海一直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飘絮季”的困扰。

梁晶介绍,目前最有效的根本措施仍是冬季修剪控果,因为悬铃木果球大多生长在多年生枝条上,修剪后新生的枝条不会结果,所以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绿化作业团队会对悬铃木多年生枝条进行适当修剪,大幅减少后期结果量,并在夏季剥芽过程中视情况修除果球。

研究表明,通过合理修剪可在第二年减少90%果毛的产生,这是巧妙利用了植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矛盾关系。所以,每年冬季至次年春季,上海都会给外环线内区域的大多数悬铃木“理发”。

2024年11月至今的这一波冬季修剪力度相当大,全市170多万株行道树中的大部分目前已理完“头发”。

复兴中路经过大规模的冬修,飘絮得到明显控制。 陈玺撼摄

复兴中路经过大规模的冬修,悬铃木的枝条上难见果球。 陈玺撼摄

然而,部分悬铃木因为树形过于高大或所处路段情况复杂等原因,“理发”难度大或效果不佳,甚至因为修剪人员够不到、作业过于危险、所在道路无法长时间封闭施工等原因无法实施修剪。

瑞金二路,难停歇的车水马龙让白天封路修剪树木极难实现,夜间修剪的话,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又很大。 陈玺撼摄

这种情况下,上海近年探索的物理冲刷和药物技术在防控果球、治理飘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物理冲刷技术采用的是“四件套”。高射程风力机车将风筒对准树枝,吹落树上成熟欲脱落的果毛。雾炮抑尘车对准半空喷出水雾,用水将果毛裹挟到地面。高压洒水车对准路面射出高压水柱,将粘在地面的果毛冲到路牙边。机动清扫车和环卫师傅最后收尾,机动清扫车负责路面,环卫师傅负责人行道,彻底带走果毛。

2020年在徐汇区初试牛刀后,这项技术日趋成熟。近期,上海难以通过冬修彻底控制果毛的140余条道路,将陆续采用物理冲刷技术控絮。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作业一般在每天22时至次日2时实施,实施前会告知沿街社区、单位,并收集意见建议,尽可能降低对大家日常生活的影响。

雾炮抑尘车对准半空喷出水雾,用水将果毛裹挟到地面。 陈玺撼摄

科研团队还选择静安、徐汇、浦东、宝山等区的小部分悬铃木进行“临床试验”,或是将“外敷药”喷洒到悬铃木上,抑制果球生长,让其尽快蔫掉,或是用针筒注入“内服药”,通过调节悬铃木内源激素水平,控制雌花芽的分化、干扰雌株结实或让花芽不能正常发育,同样起到少结果、不结果的作用。

工作人员将药剂注入树干。 图片来源: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目前,上海中心城区的大规格悬铃木基本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栽植的存量。在城市新建道路的规划建设中,上海已开始控制新栽植悬铃木的比例,提高上海乡土树种、观花色叶树种的比例。比如,静安区的云秀路(云飞东路—汶水路)种植了望春玉兰;七浦路(文安路—浙江北路)种植了黄连木。此外,乌桕、三角枫、七叶树、巨紫荆、苦楝等,都是表现较好的城市行道树“生力军”。

深秋,闵行区的名都路(都市路至闵城路)上,北侧的十几棵黄连木全部“染”上了红色和橙红色。 陈玺撼摄

原标题:《与上海相伴上百年,恼人的一个多月怎么办》

题图来源:海沙尔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