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季限定”大量上市,医生提醒:别乱吃!胃可能扛不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6:06:00    

春暖花开,各种鲜嫩的野菜也肆意生长着,不少人在踏青途中顺便挖点“野味”带回家尝鲜,甚至认为丝丝苦涩的味道正是其保健价值的体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副主任宋露露提醒,野菜背后暗藏健康风险,入口需谨慎,食用不当可能是一剂致命“毒药”!

加工、食用不当时

这些野菜容易引发中毒

1.马齿苋

含有生物碱、香豆精、黄酮、草酸盐、蒽醌类化合物等毒性物质。过量进食时,会出现腹痛、腹泻、肌肉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2.黄花菜

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若大量进食未经加工处理,或急火加热不彻底的鲜黄花菜可致中毒。将鲜黄花菜晒干后食用,有助于降低毒性。

3.香椿

食用时尽量选择质地最嫩的香椿芽。香椿芽初期的硝酸盐含量较低,随着香椿芽的不断长大,其中硝酸盐的含量也在上升。特别是腌制的香椿芽,可能会使亚硝酸盐含量增多。把香椿放在沸水中焯烫1分钟左右,可以除去2/3以上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4.菊三七

又名土三七、金不换,全草入药。因根部含生物碱,如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可引起肝硬化,肝小静脉和门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出现肝小静脉闭塞症。若未在医生指导下泡药酒,长期饮用易导致肝中毒。

5.鱼腥草

又叫折耳根,过量食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鱼腥草有低毒,含马兜铃内酰胺,长期大量食用还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

6.蕨菜

过量食用引起轻度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重度中毒会有头晕、头痛、眩晕,偶有意识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蕨菜在炒或拌之前要焯水,最好是小苏打水,以分解有毒的原蕨苷。

野菜怎样选?如何吃?

消化内科专家带你划重点

1.避免采摘受污染的野菜

虽然大部分野菜是自然生长的,但如果水源、土壤中含过量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就可能会在野菜中富集。因此,对于荠菜、苜蓿菜等已实现人工种植的品种,建议到正规菜市场或超市选购;自行采摘野菜,应避开化工厂、污水、公路和垃圾填埋场等区域。

2.食用野菜之前,做好处理

个别野菜可能含有微量天然毒素,需要经过浸泡、水焯、煮才能去除。因此,吃野菜前要清洗干净,烹饪时要炒熟煮透再食用,久放的野菜不宜食用,更不能把野菜当主菜吃。

3.不吃、少吃、慎吃的情形

①婴幼儿、孕妇、乳母、老人、对野菜有过敏史、消化系统存在疾病的人群,不建议食用野菜。

②不认识的野菜不采、不吃。

③苦味野菜大多性凉或含有毒物质,尽量少食或不食。

④春笋、蕨菜、荠菜等纤维含量高的野菜不宜贪食太多。

宋露露提醒,荠菜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消化道疾病加重,严重时可能会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对于有糜烂性胃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不应过多食用野菜。

野菜中毒症状根据食用量、植物种类、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多见,有些可能引起过敏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一旦食用野菜后发生不适,应当立即停止食用,及时就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