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简短(中国历代书画家故事精选:王羲之练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0 09:05:39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哪个阶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记忆中,故事都是传承历史的重要媒介,是陈述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从今天开始,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历代书画家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下来求父亲,父亲很高兴。

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白底。

王羲之介绍

王羲之(公元303年﹣361年),字逸少,因他曾作过东晋右军将军,又被称为“王右军”,是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提起王羲之,历代书法家无不推崇他的“兰亭集序”,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这“兰亭集序”的问世,不能不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首先是天时好,王羲之作,“兰亭集序”的那天是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这种日子本来就很容易动人情怀。

其次是地方选得好,兰亭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一条河边,四周青山绿水,处处鸟语花香,好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去处。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王羲之的精神状态好。在春意盎然的兰亭,和谢安等四十多个文人学士一同畅饮佳酿,吟诗作书,使王羲之暂时忘却了烦恼,忘却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

王羲之本来很想为偏安江南的东晋出力。他任会稽内史期间,碰到饥荒年景,主动开仓放粮,常常上书朝廷,要求减轻百姓负担,并晓以利害,但一直不受朝廷重视,只好把精力投到书法之中。

这一天,他兴致很高,酒喝得也不少。别人劝他别喝了,把大家的诗集递给他看。王羲之立刻挥毫疾书,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序写成后,大家都怔住了,全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有力、潇洒。全篇记载了当天的盛况,直抒胸臆,毫不做作,十分难得。人群中有人说:“右军书法,人皆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又有一人说:“此书道媚劲健,端秀清新,纯出自然,堪称天下第一行书。”

有个老者说道:“此书中‘之’字最多,计有二十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难得,难得。”

自此以后,多少人高价求购“兰亭集诗”的真迹,但都被王羲之拒绝了。他后来留给了自己的子孙。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手迹,把它视为国宝,号召大家学习,并命人拓摹副本分给大臣,从此学书人几乎都要临摹王羲之。

可惜的是,唐太宗死后,把“兰亭集诗”手迹作随葬品埋了,后来被人盗走,后世只有摹本流传。今天的故宫博物院就有冯承素描摹的“兰亭集序”,首都北海公园的“三希堂”,也有一些王羲之真迹的石刻版,已成为我国的传世珍宝。

王羲之写的字当时就很闻名。据说,在山阴地方有个道士,很想求王羲之给写一本“黄庭经”。

他把帛纸备好后,就四处打听王羲之的爱好,最后养了一群十分惹人喜爱的白鹅。

一天,王羲之坐船路过那里,看见河中嬉戏的一群白鹅正昂首前进,它们羽毛白净,姿态优雅,把王羲之给看呆了。

王羲之走下船来,四处寻找主人,一路寻找找到道士,要求买下这群鹅。

道士说:“这鹅是我的宝贝,不能出卖,但你如果用一本经来换,那倒可以商量。”

王羲之一听,马上答应,当即兴致勃勃地用半天时间写好一卷“黄庭经”,于是道士把那群鹅装在笼子里让王羲之随船带走。这就是后来传颂的“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王羲之为什么偏爱白鹅呢?原来,他强调写字要“立意专精”,即集中精力、端正姿势,这样,五指会运用自如,非常得力。他的执笔方法,后人领会是要求食指高钩,大指置放食指、中指间,使食指如鹅头那样昂首微曲,无名指内钩,抵着笔管下端,小指紧贴无名指。笔管须直立,指要实而掌要虚。运笔时,要像鹅用两掌用力拨水一样。因此,白鹅如此蒙受偏爱,是由于王羲之研究书法的结果。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曾作诗一首:“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齐力难。”就是说的王羲之爱鹅的轶事。

王羲之还有许多轶闻趣事,比如“墨池”的由来。

王羲之在一生中,留下了无数“墨池”。他7岁就跟叔父学写字,后跟从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书法,学到了当时风靡书苑的钟繇派书法。又在父亲王旷的指导下,研究书法理论专著《笔说》。王羲之学字非常刻苦,据说他家后园池塘里的水都被他涮笔弄黑了。

王羲之在23岁那年,出任临川(今江西临川县西)太守。公事之余,他常到郊外新城山读书写字。不到半年,又把屋前池塘染黑了。至今新城山下还保留着“墨池”。

王羲之的妻子郗氏和七个儿子均好书法,尤其幼子王献之更是出众。王羲之被称作“书圣”,王献之被称为“小圣”,两人在书法史上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吸收了汉魏以来书法的精华,又摆脱了汉魏笔风,在严谨的结构上,用笔开放俊朗,开辟了一种独到的意境,在书法史上建立了划时代的功绩,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文章